【峨眉春2010年报道】作为老同志,我有幸参加了两届“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”,两次会议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。这两次会议突出的都是一个“新”字,我感觉这是新时期、新背景下办的一次别开生面、别具一格,而且意义深远的会议。尤其是本次会议提出了“新世纪、新资本、新名酒”的概念,更是一个新上加新。我总结认为,其中包括了八个“新”。
一、“新”,明确新思路
有思路才有出路,每一次会议都有嘉宾不断重复这一观点,这也是基于当前新的市场环境,决定了必须调整企业经营决策,明确市场营销的新思路。
二、“新”,谋求新发展
两次会议,一共有40多家区域内强势企业参加,加上商业企业,总共有80多家,这些都是行业各个领域的骨干和领军,而且来参会的都是企业的董事长、总经理,至少是在企业说话算话的。虽然这是“新名酒”的会议,但还有四、五家老名酒企业也参加了。大家来的目的不是吃吃喝喝,而是来互相交流,谋求发展,这些企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,对于行业整体发展的推动力可想而知。
三、“新”,驾驭新资本
资本是一把双刃剑。大家都在谈如何驾驭和利用资本的力量,推动企业更快发展。这其中有一个驾驭能力的问题,驾驭好了,企业能走正道,发展又好又快。驾驭不好,企业就会走弯路,甚至放空炮。有一位嘉宾谈资本的来源、积累、分配,对企业经营策略都会产生影响,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,值得大家深思、借鉴和学习。
四、“新”,白酒新的消费浪潮
以我和共和国同龄的从业经验看,白酒的历史发展有他的阶段性,但研究者提出的分析方法各不相同。《东方酒业》很早就系统地阐释出白酒分为造酒时代、卖酒时代和喝酒时代,并且每个阶段,以及其所包括的起止年代、时代背景、产业特征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说法。这次他们又明确提出了“中产阶级消费浪潮”的时代概念,是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的成果,很有前瞻性。
五、“新”,搭建了新平台
《东方酒业》作为一个媒体,无愧于“名酒战略思考平台”的称号,思想领域超前,接受能力强,反应速度快。他们先是组织了以老名酒为主体的“白酒东方论坛”,又组织了以区域名酒为主体的“新名酒”战略高峰论坛。这两个论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不像社会上一些商业运作的罗马大会,夸夸其谈,吃吃喝喝;他们组织会议不是以赚钱为目的,而是企业掏钱,以会养会,大家平等出钱,平等参会,这一点难能可贵。而且来了50多家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老总,可见他们的号召力和工作扎实的程度。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组织这个会是正确的,主题明确,适合市场发展的现状,符合产业发展的历史要求。
六、“新”,交流方式新
大会以白酒泰斗沈工作为主持者,企业按照简称的拼音字母排序,这是一条很公平的方式,大家站在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来商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共性话题。既不是听长官在那里长篇大论作报告,也不同于商业会议企业夸夸其谈做广告,所以这种务实的交流方式非常新。
七、“新”,行业新的发展方式
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一致提出来,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。我认为这一条值得白酒行业认真学习,并加以利用,无论从思想上、工作方法上、工作内容上,销售网络上、用人之道上,都应当加以转变。
八、“新”,新名酒应当实现新跨越
各位企业老总参会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企业打造新名酒,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。虽然一个企业的跨越,解决不了行业的问题,但如果今天参会的企业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了,行业发展的整体跨越也就实现了。
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都是共性的,也是每一个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话题。但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,以及他所处的市场环境都不一样。地域环境不同、资产实力不同、品牌美誉度不同、企业历史不同、人文素质不同、产品特征不同、市场网络不同、技术水平不同,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也自然不同。但有一点,我认为凡是所有参会的企业到这里来交流,就应当认真反思,如何让企业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;对于大家讨论的共性话题,认为对自己的企业发展有利,就回去认真规划,努力实施;如果通过这个会议认识到了企业发展有短板,回去赶紧补一补,以免限制了企业未来的发展。总之,通过这次会议,我认为大家“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”,希望对企业未来的产品研发、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有所启发和激励。
借此机会,我想提两点想法。
条想法:如何明确“新名酒”的身份?
尽管现在国家不允许政府部门评酒了,但回顾历届评酒会,他还是有很多历史贡献的。首先是引导消费,其次是指导生产,第三是推动技术进步,同时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认可和激励。今天我们参会的企业,都是从市场上消费者通过喝酒选出来的,跟以往通过国家评酒产生名酒的方式不一样。我们如何对“新名酒”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鼓励,帮助企业获得更稳健的发展,我想值得研究和思考。
第二个问题:企业不宜盲目规模扩张
近行业出现一种热潮,大干快上扩大生产规模。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在扩大规模的时候应当先算好一笔大账。白酒的市场需求量究竟有多大?消费增长潜力究竟有多大?年青一代消费群体的问题怎么解决?市场化的问题怎么解决?过去计划经济搞规划有句口头禅叫“为上不为下,为虚不为实”。结果是规划没少做,但很难落实,而且即使落实了,也不一定符合市场供需关系。所以我认为,企业要发展,决策一定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条件,切不可盲目跟风。